•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聚焦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科技创新强区
日期:2023-03-30 来源:下陆区科经局    

近年来,下陆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为下陆区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基本概况

下陆,是黄石工业重镇,是重要的冶金机械建材工业基地,是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50个、全省唯一),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连续九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以新材料、精密制造、贵金属提炼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初步形成。2022年9月黄石下陆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全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4家、“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其中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科技创新实力在黄石市同类城区稳居第一方阵,先后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城区。2022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新增申报21家,创历史新高;2022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3家,创历史新高,是2021年入库量的1.6倍。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5%,全市排名第一。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营造科技进步良好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制度供给。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由区委书记担任创新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全区所有部门切实履行“双千”包保制度,深入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排忧解难。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出台《下陆区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创新活力城区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以来,共兑现科技奖励资金533.6万元。

三是强化组织培训。通过组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科技进步法》宣讲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强化科技进步的资金保障,提升科技创新投入。                        

一是向内使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22年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性支出总额的2.67%。

二是向上争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近年来,下陆区共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13个,争取项目资金达2278.7万元。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投资达107.8亿元,真正使科技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三是向下聚集,加大企业投入力度。我区充分发挥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企业科技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全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优势,有针对性的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牵线搭桥,促进20多家企业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00余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项目40余个,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在我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

二是积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精准摸排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和企业核心技术创新情况,组织申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近年来大冶有色、大江环科、朗天药业等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共20余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获批12项,争取资金达800余万元。

三是积极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引导企业用好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大江环科、众堃科技等7家企业入驻离岸科创园,实现“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引导朗天药业、山力科技、中铜华中铜等企业申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光谷科创大走廊”专项。

(四)聚力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指导企业创建省、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

二是优化“双创”平台建设。着力加强对孵化器的提档升级,指导磁湖汇、理工慧谷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磁湖汇荣获省级3A科技企业孵化器、理工慧谷荣获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省级3A众创空间、小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磁湖汇成功申报湖北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引导磁湖汇做好2023年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相关工作。引导孵化器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转型,组织社会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各类特色创新创业平台。

(五)大力培育产业创新主体,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按照“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进行梯队培育,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费减免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辅导。鼓励企业加大设备和信息系统改造投入,推动企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引导全区智能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二是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创建、企业管理等方面帮助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022年达183家。

(六)着力创新人才团队引育,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深入推进“人才进企业”活动,积极组织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近年来,每年申报黄石市企业科技特派员15名左右、征集辖区20余名专家申请入黄石市科技专家库,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二是积极争取人才项目,组织企业申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众堃科技等2家企业获批。组织企业申报省、市“双创战略”团队,2022年1家企业获市级A类“双创战略”团队,2家企业获市级C类“双创战略”团队,引导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向重点产业链集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全区规上企业产学研用结合还不够紧密,目前仅有20余家企业与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研发投入的支撑,研发投入不足也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

二是科技金融发展不够。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难、融资贵。贷款担保、风险投资等社会投融资机制还不完善,社会投入不足。要构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不断完善科技贷款贴息、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工作。

三是科技人才支撑不足。在服务全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的科技人才招引方面还不够,缺乏载体和项目支撑。科技人才工作保障激励作用发挥不够。

四、下步工作举措

2023年,下陆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平台建设,强化提质增效,培育创新主体,加速成果转化,构建创新生态,推动下陆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科技创新重点指标列入全市第一方阵;备案3家省级创新平台;申报国家级孵化器1家,建设市级众创空间1家。具体做好以下5个方面工作。

1、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一是做优高新技术企业,做好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储备,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二是做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扶持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力争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56家。

2、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引导大江环科等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47亿元。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实施“两个100”专项行动,积极申报省级科技项目、省科技奖,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开展和创新能力水平提高。

3、积极推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一是鼓励企业创建科技研发机构,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力争申报备案3家省级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现有6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引领和带动作用,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二是支持磁湖汇2023年申报国家级孵化器,引导龙翔科创园建设市级众创空间。

4、强化科技人才引进。引导企业入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和上海离岸科创中心。积极培育“双创战略团队”,重点引进紧缺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团队。充分引导发挥科技特派员实效,为企业输入新鲜科技血液。

5、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市区联动、银企对接”工作机制,不断扩大科技信贷覆盖面,积极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融资环境。大力推广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业务,普及投贷联动、政银企联动等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