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下陆全力打造区域社会治理样板区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近日,下陆区委十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下陆区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和《中共下陆区委、下陆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

  

下陆区提出,将聚焦全区基层社会治理、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问题,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区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打造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群众满意的区域社会治理样板区,为推进疫后重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首善城区建设新征程提供有力保障。


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提质提效


2日上午,下沉党员陈双和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在老下陆社区主干道来回巡查,进行文明祭祀劝导。“作为下沉党员,能为社区文明创建贡献一份力量,也体现了党员的责任。”中元节期间,来自各个单位的下沉党员组成文明服务队,进行不间断巡逻,确保辖区文明祭祀。

“这些下沉党员成了我们的生力军、好帮手。”老下陆社区书记谈家兴说,实行党员“双报到”以来,有40余名党员到该社区报到,主动参与卫生清洁、文明劝导、环境整治,成为服务居民的一支重要力量。

  
将阶段性的管控机制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8月底前,下陆区辖区范围内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部下沉社区“双报到”到位。党员“双报到”,是下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之一。
  
下陆区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区域社会治理的组织基础,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健全“一核双联、一网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联合党委—网格工作站党支部—小区(楼栋)志愿服务团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建立“共驻共建单位包联社区、在职党员干部包联网格”的基层社会治理双向联动机制,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网格共治模式。
  
完善社区治理工作体系,组建社区“大党委”,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动员、联系群众的能力。优化做实社区网格,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按照350—500户的标准,合理调整、设置网格。落实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包联网格制度,推动在职党员干部、志愿者等下沉社区、编入网格、进到楼栋。提高问题快速发现和协同处理能力,做到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建立领导包案、重点督办、联席会议机制,及时会商研判、协调化解重点矛盾纠纷问题,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社区居民议事体系,探索建立“邻里议事中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统筹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完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议事、决策、执行等工作机制。健全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确保议事程序规范、决议实施有力、信息公开透明,进一步拓展居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


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小区(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为核心,成立党小组领导下的楼栋自管组织和小区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和鼓励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居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培育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街道行政执法目录和权力清单,依法明确街道执法主体地位,科学有序地将部分区直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下放至街道。建立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吹哨报到”协同机制和指挥调度体系,制定研判、审批、处置、评价标准流程。
  
创新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大力实施小区物业全覆盖工程,成立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管理中心。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红色物业服务管理中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建立联动巡查、联动分析、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合力推进解决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等重大事项。
  
健全“互联网+”智慧便民服务机制。加快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基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有序推进“互联网+党务政务服务”。积极引入社会组织、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学前教育、幼儿托管、医养、居家服务、老弱病残日间照料及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精细化水平。

便民利民,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8月10日,下陆区疾控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全市首家成立的区级疾控中心,下陆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下陆区大力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疾控体系,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会商分析和风险研判。坚持统筹资源,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能力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标准化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更多的利民便民举措不断推出

“现在片医定期上门,有些病可以在家门口看,很方便。”康宁社区62岁居民钟立惠说,老伴患有高血压,片区医生定期上门复查,让他们省心不少。

  
下陆区在我市率先试点“片区医生”服务制度。8月19日,首批46名“片医”正式“上岗”,为群众提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片区医生”以基层卫生机构为平台,为居民提供包括评估健康状况、门诊服务、转诊服务、健康监测管理等各项服务。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治病人”到“管健康”,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模式,让群众享受“家门口、零距离、最便捷”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下陆区还将加强医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下陆区医疗卫生“人才库”。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立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健康数据库,推行网上预约、在线医疗、远程协助等业务,提升辖区医疗机构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下陆区提出,按照“三步走”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下陆区域社会治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区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效能明显提升,打造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群众满意的区域社会治理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