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和风险解析

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风险特点,下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示广大群众,注重健康饮食,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谨防食物中毒,详见:

一、为什么豆角一定要做熟

在成熟的和较老的豆角中含有一种蛋白——凝集毒,这种蛋白对人的危害很大,有的豆角皮里还含有溶血素,吃了这种含毒量大的豆角,一般在三小时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肚子痛、头晕等症状,但吐过就会恢复正常。

如果豆角在煮沸或急火加热10-15分钟,凝集毒、溶血素就可以被破坏。因此,炒吃豆角或用豆角做馅要充分加热,不可吃未熟的豆角。

二、为什么不能食用发芽的马铃薯

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马铃薯中含量极微,一旦马铃署发芽,芽眼、芽根和变绿,溃烂的地方龙蒸素的含量急剧增高,可高出平时含量的40~70倍,人吃了这种发芽的马铃薯,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等现象,严重者还可因心肺麻痹而死亡。

三、为什么木耳不能长时间发酵

长时间泡发的银耳、木耳,泡发的时候在环境上容易受到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浸泡了24小时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米酵菌酸。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米酵菌酸中毒。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

(一)中毒表现。进食后2-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

(二)中毒预防。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学会正确辨别木耳的质量:正常干木耳水泡发后,朵形完整、较大、弹性好、无异味;变质木耳不成形、发黏、无弹性,有异臭味。发好的木耳要充分漂洗,食用前要摘除木耳的基底部。

四、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按照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下列主要措施:

1.避免污染。主要指避免熟制后的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如:避免熟制后的食品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从业人员经常性清洗手部,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还应在清洗手部后进行手部消毒,保持餐饮服务场所、设施、设备、加工制作台面、容器、工具等清洁,消灭鼠类、虫害等有害生物,避免其接触食品等。

2.控制温度。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控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如熟制食品时,使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制食品时,将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热藏或在8℃以下冷藏(或冷冻);

3.控制时间。尽量缩短食品的存放时间。如当餐加工制作食品后当餐食用完;尽快使用完食品原料、半成品。

4.清洗和消毒。如清洗所有接触食品的物品;清洗消毒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等物品;清洗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

5.控制加工制作量。食品加工制作量应与加工制作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制作量超过加工制作场所、设施、设备和从业人员的承受能力时,加工制作行为较难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易使食品受到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五、家庭厨房应当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1.确保厨房环境与用具的清洁卫生。

2.保证所用食品原料的新鲜安全。

3.注重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

4.确保原料储存与处理时的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消费者在餐饮消费过程中一旦发生身体不适或明显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并保存好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请拨打12315举报投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