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下陆区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摘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我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的、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工业转型发展为方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全国铜及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循环产业发展示范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

二、发展定位

着力打造两区、两基地”,即:全国循环产业发展示范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全国铜及铜产品加工基地

三、发展目标

2025年“两示范区、两基地”建成并形成品牌,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在全国、全省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1.规模总量保持领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以上,到2025年达到300亿元。力争实现产值突破500亿元企业1家,50-100亿元企业突破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80家。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行业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力打造千亿产业1个(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100亿以上产业3个(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资源综合利用)。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25年,形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初步形成区域性制造业创新体系,全区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个、省级技术中心达到5个,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继续提高。

4.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2025年,互联网+工业的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领域广泛应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5.绿色制造取得积极成效。202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制造业转型步伐

1.做优传统支柱产业。围绕发展壮大千亿产业集群,推进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发展。加大对大冶有色、华中铜业等重点企业支持力度,持续推进企业智能改造升级,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全国重要的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

2.做强骨干支撑产业。依托循环经济产业园平台,大力推进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大江环科、加柯环保等企业基础,推进“三废”回收工艺创新,扩大“三废”处理能力,加快实施光大、绿邦、荆冶湘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技术领先、处理体系完整、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轴承坯件、机械坚固件为主的机械基础件,大力开发机车检测设备、数控激光切割机,水电油智控装置和智能起重运输设备等智能装备产品。依托高端装备制造园,大力引进、培育发展一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分别达到100亿元。

3.做大新兴发展产业。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型产业聚集发展。以创新药物大品种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朗天医药技改项目,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升级发展,做大生物医药产业。以华中铜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精度铜板带箔、优质铜杆、铜金属棒材料、特种电线电缆等高合金高纯度新材料产业,提升铜产业价值链。加快推进燃料电池项目实施,发展高比能量、高比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充分利用万邦机电大功率、高可靠的交流异步电机,打造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的产业链和系统集成。

4.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大力扶持磁湖汇众创空间、湖北青年创业孵化器、湖北理工慧谷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积极争创2个国家级示范创业平台,3个省级示范创业平台。积极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盘活全区闲置厂房、土地、办公楼宇等闲置资产,为孵化出壳企业提供发展创业空间。加大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5.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制造企业集聚区,通过外引、内联等方式,引进、培育、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利用金融中心、会展场所、大专院校集聚的优势,发展壮大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全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城融合”样板区。积极对接鄂东顺丰机场,构筑空中物流平台。以传化物流、众联物流等项目载体,着力打造辐射鄂东南地区的现代物流基地,通过“互联网+物流”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与下陆先进制造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智能化发展水平

1.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有色金属及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推进一批“互联网+”制造业示范项目,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推进大数据、5G、云计算、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深入应用。推动下陆企业上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鼓励人本轴承、哈特贝尔、中城自动化等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和相关工具、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以协同制造方式提升互联网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2.推动智能制造网络基础建设。借助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永久落户黄石、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下陆的机遇,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力互联网技术支撑,围绕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黄石)上线的机遇,以时间换空间,抓紧创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园。

3.发展重点智能装备及产品。鼓励企业研发一批首台套智能装备,重点发展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生产制造装备智能化升级。支持华中铜业实施“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强化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现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的智能管控。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铜产业加工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4个智能制造集聚区。重点打造10家分级、分类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三)完善制造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软实力

1.加强培育创新动力。大力支持众创空间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发展,提供开放共享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积极探索“孵化+投资+产业”的新型发展模式,为肖铺总部经济、龙翔科技园、装备制造产业园输送毕业企业,形成“孵化器+加速器”模式的企业孵化链条,以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铜及延伸加工产业、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创新为核心、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系统。

2.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机构,重点支持大江环科筹建矿产资源产业研究院、隆源冶金产业研究院,对新宇科技孵化园进行提档升级改造。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切实提高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能力。

3.加强校企全面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支持辖区大专院校开放科研仪器设备,鼓励有研发优势的企业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技计划和区域性、行业性技术难题攻关,或通过市场购买技术成果,不断提高技术集成、引进吸收与应用能力。提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档次,促进企业从以生产、销售为龙头向研发为龙头转变,研讨低碳经济、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我区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发展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1.推进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活动。依托长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尾矿、废金属、废塑料、废轮胎等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发展一批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重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推动能源动态监测、控制和优化。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发展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绿色产品。

2.推进节能降耗。以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的行业为

重点,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扩展到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引导企业和园区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示范园区。鼓励企业加快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源头减量、减排以及过程控制等绿色智能装备的改造升级,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重点抓好传统冶金行业的技术改造,每年安排不少于5项重点节能项目。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节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

3.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新建项目,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锅炉和技术。实施“工业清洁生产提升行动”,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大幅降低企业能耗、水耗水平。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处理。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统筹全制造业发展,协调推进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实施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部门、新区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承担日常工作。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建立由政府部门、专家队伍、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参加的协同推进机制。

)优化政策体系

围绕全面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问题、需求、目标导向,加快形成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架构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精准化、组合型政策扶持。推进专项政策制定与落实研究加快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用好和创新金融支持制造业增效升级,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制造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夯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撑。

(三)营造良好环境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造业项目全面推行“先建后验”,建立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一是深化落实减税降费。落实国家增值税改革措施。抓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鼓励促进就业。二是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推进“双千”工作常态化,配齐配强“双千”工作牵头队伍,充分发挥各区直部门对接服务企业作用。完善包保领导责任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开办经营、项目审批落地灯提供便利。三是营造氛围提振企业信心。“十四五”期间筹办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完善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激励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凝聚全社会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任务考核

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统一完善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将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分解到各新区、各有关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各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据本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做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作,加强与规划目标任务的衔接和落实,确保如期完成。

、工业规划项目情况

按照上述思路及目标,谋划“十”重大工业项目98个,总投资约1400亿元其中:续建16个,计划投资69亿元;新开工项目27个,计划投资356亿元;前期推进项目55个,计划投资 970亿元。

政策解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十四五”将有哪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