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央视新闻聚焦中色大冶绿色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近年来,传统产业的企业纷纷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了很多传统企业新的发展标签。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记者的镜头一起去看看传统产业是如何突破发展的。首先先去看一家老牌有色金属企业的升级之路。
从一块矿石变身粗铜需要多久?
正确的答案是5秒钟,
再经过七道提纯工序,
就可以得到目前世界上
纯度最高的阴极铜了。
如今在黄石的这家企业建成了国内铜冶炼行业第一座全流程全覆盖的智能工厂。
“以前我们电解出来的产品,在老厂的话,基本上(含铜量)在99.996%—99.997%之间,现在的话,大部分产品可以说达到(含铜量)99.998%,在目前市场上可以做A+产品。”中色大冶弘盛铜业有限公司电解片区主任曹昌盛说道。

可不要小瞧这0.002的提升,正是凭借着小数点后三位的进步,让这家企业的产品利润比之前提升了30%,也正是这0.002的提升,还让产品打入了电子信息和航天领域。
“企业在今年2月正式投产后,仅半年多时间,产值就达到200亿元。”负责人称,当时建设这家新工厂的时候,厂子里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一旦建新工厂,老工厂怎么办?随着国家对于环保要求的不断严格,老工厂经常是哪里出问题修哪里,小修小补不断。
“就比如送烟气的烟道,以前来厂里的时候,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烟气,可能每年缝缝补补次数不下100次。”中色大冶冶炼厂调度科副科长任鹏博说。
小修小补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清洁生产的水平,要想真正实现绿色生产,就必须对老工厂进行彻底改造。可是在当时关停工厂,一天就要损失数百万,这个结果也不是企业想看到的。
“要么就是停产,要么就是压产,停一天大概要损失200万(元)左右。”任鹏博讲道。
最终一个新的方案在不断讨论中出炉,那就是抓紧建设新工厂,然后对老工厂进行彻底的绿色技术改造。今年4月,投产两个月的新工厂开始盈利,今年10月,经过为期半年、建厂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停产,老冶炼厂真正实现了绿色技改。
根据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的老工厂废水达到零排放,烟气零散逸,煤耗等用能指标下降了20%,绿色技术改造为企业每年增效将近亿元。
“我们增加了投入,资金投入、科技投入、环保投入达到了10亿元以上,引进一些先进技术。”中色大冶冶炼厂副厂长赵祥林说。
据悉,在两年的时间里,企业累计对矿山冶炼厂投入改造资金17亿元,绿色智能化成了这家传统企业的新标签。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十四五期间,企业可实现年收入1000亿元、利润10亿元的目标。
“2023年已经到了发展破茧的时刻了。我们今年阴极铜产量预计达到65万吨,比2022年增加40%,比2022年工业产值增加100亿(元)。”中色大冶董事长胡国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