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版
下陆区科经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陆区科经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局紧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为总基调,聚焦稳运行、强产业、抓项目、促创新等核心任务,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冲刺双过半目标。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精准调度,经济稳中有进。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科学分解、精准调度,加强经济形势研判分析,紧盯17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助力企业稳产达产加速跑,针对大冶有色、华中铜业2家龙头企业对我区经济影响开展专题研究,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1-5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33.49亿元,同比增长11.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0%。全年预摸的7个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增长点均已投产,达效的增长点3个,新增产值7.3亿元。

(二)多点发力,积蓄发展动能。一是抓牢工业和技改投资。联合街道(园区)、发改、统计、招商等单位精准摸排,建立我区工业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牢牢掌握项目底数和进度,每周跟进项目情况,协调解决人本轴承地下污水管网迁改、青岛啤酒体验中心项目规划、锂电池再生利用项目电力保障等项目存在的问题,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推动鹏辉力赫储能电站、高端保健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一批项目落地。1-5月,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2.29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技改投资6.58亿元,同比增长79.9%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紧盯纳入全市的12个重大工业项目以及纳入全区开工、竣工、拉练以及入库的重点工业项目,做好项目跟进工作,做到情况清、进度明。紧盯大冶有色、华中铜业等企业2025年技改项目以及表面处理园、高端装备园等重点园区入驻企业,做好项目备案和入库工作。今年以来已实施并入库工业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19.9亿元。三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紧抓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城市试点机遇,深化我区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工作,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员会2次,推动14家企业申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且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其中6家已完成验收,并为前两批已验收项目争取到209.16万元奖补资金。培育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企业,朗天药业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企业入选省级基础级智能工厂。同时,选派6名企业高管参加全市实数融合专题培训,邀请信通院专家讲解前沿知识,提升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的认识。

(三)培优育强,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扎实推进进规稳规。加强进规培育库”“临退稳规库”“提质培优库管理,联合街道(园区)、统计、招商、税务等部门,全面摸清拟进规企业底数,建立工作台账,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开展精准服务。截至6月底,下陆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完成全年目标的66.7%,组织城发绿色建材1家企业申报新进规,目前资料已提交至市统计局。二是专精特新持续发力。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建立我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发挥“双千”活动实效,强化科技、融资、用电等要素保障,举办下陆区中小企业提质培育政策宣讲会1次,联合专家上门开展申报诊断,提供一对一申报指导。今年以来,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2家,累计达到6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32家。推荐斯坦德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织人本轴承做好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准备。

(四)聚力招商,推进产业延链强链。牵头开展工业制造业招商工作,围绕打造华中铜谷目标,全力推动铜精深加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取得显著成效。20251-5月,累计完成产值211.81亿元,同比增长9.25%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成立铜产业链建设攻坚专班,坚持与链主企业月度对接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月走访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通过双千”“双链服务机制,获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4个(大冶有色2000万、华中铜业250万、朗天药业435万、人本轴承600万)、专项再贷款项目7个、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1个,累计争取资金超亿元。二是延链补链成效显著。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招商地图和政策汇编,建立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铜企信息库,开展定向招商。上半年,专班先后赴鹰潭、武汉等地开展调查,联系对接区内外重点企业18家,先后对接洽谈了武汉格蓝若、浙江文铭电解铜材料及极耳关键产业链项目、再生铜项目等项目。狠抓项目跟踪落地,推动锂电池再生利用零碳产业园项目全面开工。

(五)精准帮扶,深化双千服务。一是统筹推进强化保障。制定《下陆区2025年深化“双千”活动助力工业稳增长活力实施方案》,明确32位县级领导挂帅,56家单位参与,成立36个专班,挂点39个项目和81家企业。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58个,销号53个,销号率达91.38%。同时,印发“双千”工作提示函4期、“双千”工作简报25篇,其中7篇被市级采用。二是缓解融资难题。上半年开展3场融资对接活动和1场政策培训会,促成1.71亿元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经济。15家金融机构为辖区内255家企业和141家个体工商户累计授信放款10.89亿元。印发《关于加快加力推动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工作的通知》,召开银企对接会,推广创新型信贷服务模式,目前近600家企业已完成入库工作。三是保障用工需求。聚焦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开展33场线下招聘活动,包括18场“春风行动”“百县进百校”等大型招聘活动和15场“就业招聘进小区”小型招聘活动,推荐用工4244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060人。利用抖音平台开展线上推介就业,创新“岗位直播进车间”活动,让求职者直观了解企业岗位情况。此外,开展2场政策宣讲会,落实惠企政策资金93万余元,充分发挥“零工驿站”作用,为辖区企业送工2500人次。四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系统梳理并印发《工业领域重点资金政策解读资料汇编(2025版)》,开展“政策进园区”“政策进企业”专项行动,组织5次专题宣讲会,确保政策宣传覆盖率100%。今年以来,为54家企业争取到各类奖补资金887.62万元,辖区35家企业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等8项试点示范类荣誉。

(六)筑牢防线,维护和谐稳定。一是持续推进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荐大冶有色、捷德科技申报湖北省绿色工厂,组织中化学大江、华中铜业、青岛啤酒、朗天药业完成绿色工厂动态管理填报。推荐朗天药业等7家企业申报黄石市2025年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二是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印发《下陆区工业(冶金)行业安全生产“自查自纠、举一反三”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下陆区工业领域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安全隐患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下陆区工业领域夏季火灾集中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等方案,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工作内容和举措。开展推进查险除患 安全迎新跨年专项行动、安全生产自查自纠 举一反三综合整治行动、安全生产隐患减量控大专项排查整治、夏季火灾集中治理专项行动等专项检查,预计派出23个检查组,124人次,检查企业56家,排查隐患148条,已整改隐患148条,整改率100%三是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做好了春节、全国两会等重点时段信访维稳工作,重要信访群体的稳控工作,敏感时期无进京赴省上访事件发生。累计接待改制企业职工130余人次,受理案件1件(领导批示件1件),黄石12345政务中心网络信访件12件,按时回复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开展重点积案百日化解行动,化解积案1件。开展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宣传教育月、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月等活动,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多举措提升法治意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紧盯目标,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紧盯全年工业经济目标,科学精准分解各月工作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全年目标。重点抓好7个预增产值过2000万元的工业增长点年底前投产达效,持续监测1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确保全年工业总产值不低于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0%。同时,针对重点企业生产不饱和、同期基数较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企业稳产达产。

(二)聚焦项目,推动投资增长。做好技改项目的备案和入库工作,统筹推进全区2025年工业技改项目和12个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和投资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围绕国家两新“两重”政策机遇,深入谋划一批技改项目,做好政策宣传和项目储备工作,确保全年工业投资完成32亿元,增速达到19%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亿元,增速达到54%以上。

(三)培育企业,夯实发展基础。密切跟进城发绿色建材、加倍汽车等循环经济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竣工投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保下半年至少完成3家企业新进规。加强与税务局、统计局密切对接,掌握最新税收超1000万重点企业名单,联合街办对企业名单进行筛选,建立年底小进规企业培育库,为2026年小进规做好准备。持续跟进斯坦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结果,组织人本轴承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企业实施小快轻准数字化改造,确保全年完成12个数字化改造项目验收,确保下半年6个项目通过市级验收,完成全年数字化改造任务,至少新增1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样板企业。二是推进绿色转型。推动大冶有色、华中铜业等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持续跟进大冶有色、捷德科技省级绿色工厂申报进展,动员企业完成工业节能诊断全覆盖,储备新一批绿色工厂项目。三是优化产业链发展。围绕铜精深加工产业延链补链,依托再生铜资源,推进再生铜项目落地,打造废铜回收、拆解、加工一体化示范中心;联合湖北省铜业协会,搭建产业交流、对接、成果转化平台,争取中国铜加工产业大会在我区举办,扩大华中铜谷影响力。

(五)优化服务,提升双千工作质效。定期印发双千月度提示函,做好半年、全年双千工作通报工作,常态化做好双千问题销号、月度双千专题调度会、信息宣传等工作,确保全区双千问题销号率实现100%2025双千考核进入全市优秀行列。

(六)强化保障,确保安全稳定。抓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秋、国庆等节假日,极端天气和汛期等时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严格落实工业(冶金)专委会日常工作职责,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定期研判工业领域风险点,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同时做好法治宣传和法治企业创建工作。